
AI時代,會問才有深度:旅行教養中最被忽略的作文力
如何讓旅行變得有趣_2:旅行教養中最被忽略的作文力
2025 Aug 15 育兒陪伴
從「顏思齊」到「會問問題」的轉變
出發前,我讓孩子看了顏思齊的紀錄影片,也自己查了 Google 文字資料,並做了簡單筆記。
接著我請他用 AI 詢問顏思齊相關的內容。
孩子的第一個輸入是——
「顏思齊。」
結果可想而知,AI 回覆的內容就像抄百科,全是事實卻沒有啟發。
我告訴他:
「指令就像作文開頭,你要把背景交代清楚,需求講明白,才會有深度的回應。」
於是,我示範改成:
「你是一位生涯規劃的老師,我是 5 年級的小學生,看了顏思齊的故事,未來進入國中前,你覺得我可以透過哪些學習幫助台灣?」
這一問,AI 的回答立刻不同——從冷冰冰的事實,變成有啟發、有方向的建議,甚至延伸到未來學習規劃。
AI寫作的核心:作文力 = 提問力 × 背景交代 × 明確需求
這個練習讓我更確信——作文力是 AI 寫作的基礎,也是雙語教育的最佳舞台。
-
作文訓練孩子組織思路,能夠清楚交代事件背景
-
提問力決定 AI 回應的深度,避免淪為表面答案
-
明確需求引導 AI 給出實用內容,讓科技成為真輔助
在雙語教育情境下,孩子更能練習用中英文精準表達需求,不僅提升語文能力,也培養跨語言思考的靈活度。
旅行教養 × 公民素養 × AI思辨
這次的旅行,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加入了「公民影力」的思維訓練。
我去上課時,記者有分享-
新聞的使命,是讓大眾「客觀」地了解世界,而不是替觀眾做立場判斷。
同樣地,我帶孩子旅行,也不是直接告訴他「這就是答案」,而是讓他先觀察、搜集資料,再用 AI 幫助延伸思考,最後形成自己的觀點。
未來素養的落點
AI 寫作不是未來的附加選修,而是核心素養之一。
因為在這個世代:
-
會問,才有深度
-
會想,才有未來
旅行教養,結合 AI寫作 與 心智圖整理,不只是培養會寫作文的孩子,更是在培養能在數位時代中,自信表達、獨立思考、善用科技的下一代。
今天孩子在【與樹葉的創作】也把樹葉當作是船,顏思齊如何開闊的故事表現出來,真是太有創意了。
👉 加入我們的 Line@,讓我們一起聊作文吧:
█ Lily|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老師
▍在 AI 時代,我陪孩子讀世界、想邏輯、寫自己,
用語言打開思考的門,用創作連結未來的路。
● 主站連結:https://likethin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