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句詩開始,讓孩子寫出生活裡的情
孩子作文裡最溫柔的一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
2025 Oct 07 育兒陪伴
🌕 從一句詩開始,讓孩子寫出生活裡的情感
中秋節連假,老師出了兩篇作文題目:《中秋節》和《自訂題》。
這次我並沒有急著讓孩子動筆,而是先陪他「想」。
我問他:「你知道為什麼古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嗎?」
他歪著頭說:「是不是因為很久沒見面?」
我笑著點頭。
作文的起點,不是寫字,而是理解。
當孩子能從一首詩中感受到思念的情緒,
那份理解,就會成為他文字裡的溫度。
💬 把詩變成故事:從背誦到書寫的轉化
我引導孩子回想過去的中秋節,
阿公阿嬤準備柚子、月餅、烤肉的畫面,一幕幕浮現。
孩子說:「那我們家也會去阿公家!」
於是,他寫下: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都會到阿公家一起過中秋。」
這句看似簡單,卻是孩子從心裡寫出的「真情句」。
國小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寫得多好看,而是寫得真實。
這也是我在國小作文教學中最重視的一點——
讓孩子透過文字,學會表達感覺、觀察世界。
🎑 當孩子說:「我想寫花蓮」
第二篇作文,我原本想引導孩子描寫中秋活動的細節,
沒想到,當我講解「團圓」這個詞時,
孩子突然抬起頭說:「老師,我想寫花蓮。」
原來,他想到最近花蓮災區的朋友們。
於是他寫下: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中秋節也是祝福的日子。」
這句話,讓我思考了,
因為那不只是作文,而是一種思辨與共感的萌芽。
透過文字,他正在練習理解別人的處境,
也在學習把愛化成祝福。
🧠 作文,是思考的延伸,不只是語文練習
作文教學從來不只是「起承轉合」。
它是一場思考的訓練,一種生活的記錄。
當孩子懂得連結現實、轉化感受、創造語句時,
他不只是學語文,更是在練習「看世界」的能力。
而在 AI作文 盛行的時代,
這樣的訓練比以往更重要。
AI 可以模擬文字,但模擬不了真實。
人類的情感、思考、善意,才是文字的靈魂。
💡 親子教育的重點:陪寫,而非說教
陪孩子寫作文,並不是糾正錯字、改文法,
而是陪他聊、陪他想、陪他觀察。
在這個過程裡,孩子會學會思考、學會關懷。
我常提醒自己:
「作文不是教孩子怎麼寫,而是陪他學會怎麼感受。」
小日記,看似微小,卻能讓親子之間多一層理解,
讓教育從「說教」變成「陪伴」。
✨ 結語:讓孩子在寫作中,看見自己與世界
作文,不是為了分數,而是為了讓孩子看見世界。
當他能從詩詞中讀懂思念,從生活中寫出祝福,
那就是教育最動人的樣子。
願我們都能在這場「文字的團圓」裡,
讓孩子學會感受、理解,並勇敢地表達。
✏️ Lily|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老師
陪孩子用閱讀連結世界,用寫作創造未來。
👉 加入 Line@ 教學社群|一起啟動孩子的創造力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