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讓閱讀與思考深扎根
2024 Nov 22 育兒陪伴
慢教育:讓閱讀與思考深扎根
我要先表明立場:我絕對支持孩子學習英文,包括任何其他語言。語言是通向世界的橋樑,我們應該鼓勵孩子掌握它們。但在我國中教學的這幾個月裡,發現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現象,讓我對教育的方式和重點有了一些反思。
有一次,我問一位家裡是蛋行的學生:「這次英文段考考得怎麼樣?」他說了分數,我忍不住脫口而出:「天啊啊!你考得比蛋還便宜!」結果全班哄堂大笑。但笑過之後,心裡卻有些難過:為什麼這些每天補習英文的孩子,還是學不好?另一個學生告訴我:「老師,我只有英文比較好,其他科都不行。」我問了分數,才知道他說的「好」也不過是 70 到 80 分。這樣的孩子,不是和其他同學一樣,國小每天補習英文,甚至一週兩三次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英文是一種工具,但思考才是根本
我們需要正視一個現實:隨著科技的進步,像 AI 眼鏡這樣的工具,已經可以即時翻譯任何語言。英文固然重要,但它終究只是溝通的工具。而真正決定溝通效率的是什麼?是孩子的邏輯能力、詞彙量,以及表達力。如果這些內在的基礎不夠強,就算學會了英文,也只是紙上談兵。
正如古語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英文是利器,但孩子的大腦才是關鍵的「器」。如果我們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在學習英文,而忽視了中文閱讀、寫作和思考能力的培養,那麼這些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又在哪裡?
我常舉例,國小孩子花一週的時間學習一句簡單的英文句子,比如「I am happy」,從認識單字、記憶拼寫、理解意思到能運用,可能需要花上三到四天。然而,美國孩子學這句話只需理解「我很開心」就好,輕鬆自然。而我們的孩子呢?可能說出口的是「我很開心」,心裡卻因為學習的壓力一點也不開心。
讓學習慢下來,讓閱讀深下去
孩子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我們需要幫他們找到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當然,學習英文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中文的深度學習。散文的閱讀、文章邏輯的理解、甚至作文能力的提升,這些才是真正能幫助孩子拓展格局的基礎能力。
正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才能培養出真正的智慧。而閱讀散文,不只是看表面的文字,而是理解背後的意涵。例如,一篇散文表面寫著「A」,但其實暗含著「B」。這樣的能力,需要時間去培養,不能急於求成。
我認為,孩子的教育需要學會慢下來,將時間分配一些給中文閱讀與思考。讓孩子有時間品味文字之美,理解文章的深意,探索背後的邏輯。給散文多一些時間,給深度閱讀更多的機會。就像植物的生長,需要緩慢的過程才能深根固本、枝繁葉茂。
回到根本,從中文中找到快樂
最後,我想說,語言的學習不應該讓孩子感到痛苦。閱讀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中文作為孩子最熟悉的語言,應該成為他們探索世界與邏輯思維的基石。希望我們能讓教育慢下來,讓孩子們從閱讀中找到樂趣與成長,培養出深厚的內涵與廣闊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