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小日記,看見孩子的思考萌芽
讓孩子從作文裡,看見自己的成長
2025 Oct 08 育兒陪伴
🌱 一篇小日記,看見孩子的思考萌芽
每次孩子升上新年級,我們總會說:「你又長大了!」
但這一次,我在孩子的小日記裡,看見的不是身高的變化,
而是——思考開始變深了。
作文,不只是語文練習。
它是孩子整理世界、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
而在三年級的階段,這個過程正悄悄開始發生。
🧩 從反義詞出發:學會比較,也學會觀察
在這篇《三年級大不同》裡,我引導孩子用「反義詞」思考成長。
我們一起聊,三年級和一年級、二年級到底有什麼不同?
他想了想,寫下了:
-
多:作業變多。
-
少:注音變少。
-
大:年紀變大。
-
小:鞋子變小。
看似簡單的對比,卻是一種深層的思考練習。
這是孩子第一次透過文字去整理生活的變化。
作文教學,不只是寫句子,而是引導孩子學會「比較與反思」。
💬 最動人的一句,藏在觀察裡
當我問他:「還有誰也變了呢?」
他低頭想了想,突然寫下——
「爸爸的頭髮變少了。」
那一刻,我愣住了,也笑了。
這句話不只是可愛,更有一種「觀察力的成熟」。
孩子第一次用文字,看見家人的變化。
作文的價值,從來不在修辭,
而在讓孩子學會看見他人,學會共感與體貼。
🧠 國小作文 × AI作文:寫的不是句子,而是思維
現在的孩子在數位環境中長大,
AI作文 早已能生成漂亮的句子、完整的段落。
但真正重要的,是孩子是否能「想出屬於自己的內容」。
在我的課堂裡,我讓孩子從模仿開始,
但更強調——「怎麼改、怎麼轉化、怎麼成為自己」。
AI可以幫你整理文字,卻無法替你思考情感。
創意與觀察力,才是AI時代孩子最珍貴的能力。
👩👦 親子教育的核心:陪寫,而不是說教
作文陪伴,不只是改錯字、修句子,
而是陪孩子聊、陪他想、陪他從生活裡提煉文字。
我常說:
「作文不是教孩子怎麼寫,而是陪他學會怎麼感受。」
在陪寫的過程裡,家長也會重新看見孩子的世界——
他的幽默、他的細膩、他的觀察。
而那份「願意說」與「敢於表達」,
就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起點。
🌿 結語:文字,是孩子成長的鏡子
三年級,真的大不同。
他不再只是記錄發生過的事,
而是開始學會觀察、比較、理解與表達。
也許有一天,當他再回頭看這篇日記時,
會發現那句「爸爸的頭髮變少了」,
其實是他第一次,看見成長與歲月的痕跡。
作文,不只是作業;
它是一面鏡子,照見孩子正在長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