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生活觀察開始的作文課
2025 Oct 30 育兒陪伴
💭 一趟上學路上的啟發
昨天的日記題目是自訂。
我原本只是載弟弟去上課,
卻意外讓這趟車程成為一場「生活中的寫作練習」。
我問他:「你注意看看,有風時,誰在動?」
他皺了眉,回我:「風就風啊,幹嘛看誰動?」
我笑著說:「我們來比賽好了,你講一個,我講一個。」
我說:「樹葉在動。」
他說:「棚子的布在動。」
我說:「衣服在動。」
接著,他停了。想不到。皺著眉,一臉煩躁。
但就在那一刻,他忽然興奮地指著前方說:
「那個旋轉很快的排風扇在動!」
🍃 從觀察到寫作:孩子最自然的學習場
回到家,我請他寫今天的日記。
題目:〈風〉。
他慢慢地寫,
最後寫出一句讓我驚艷的句子:
「一條長蛇,漫過沙地,漫過樹梢。」
那個「漫過」出現了兩次。
有些人會覺得重複,
但我知道,那是他在「感受風」——
一種被風包圍、被自然輕輕帶著走的感覺。
這不只是作文,而是孩子在用文字描繪世界。
而這樣的練習,其實就是最純粹的國小作文教學。
🧘♀️ 寫作即正念:在生活中練習覺察
我常在親子教育課裡分享:
寫作,不只是語文訓練,而是「覺察」的練習。
在AI作文盛行的時代,孩子隨時能生成一篇「完美文章」。
但那些文字少了什麼?——少了「感受」。
而感受,必須靠觀察。
觀察風的形狀、感覺陽光的顏色、傾聽樹葉的聲音。
作文力的根本,就是這樣慢慢養成的。
不是透過背範文、背起承轉合,
而是從日常裡一點一滴去發現:
原來生活,就是最美的題材。
🧠 AI作文時代下,父母的陪伴更關鍵
很多家長問我:「現在AI都能幫孩子寫作文,那還需要練習嗎?」
我總是微笑回答:「AI能寫字,但寫不出孩子的靈魂。」
在我陪弟弟寫作文的過程裡,
我並沒有教他華麗的修辭、也沒有給他範例。
我只是引導他去觀察、去發現、去描述。
他慢慢不再依賴我逐句唸給他抄,
而是能自己寫出句子、自己感受節奏。
這代表——他開始「理解生活」,而不只是「完成作業」。
✍️ 寫作陪伴的祕訣:少糾正,多對話
家長常會不自覺糾正孩子的文法、詞彙,
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對話。
問他:「你覺得風像什麼?」
「它是怎麼跑的?有顏色嗎?」
「你看到它的時候,感覺是什麼?」
這些提問,會讓孩子從「寫對」走向「寫出」。
作文,不是照著格式拼句子,
而是讓孩子在文字中練習看見自己。
🌈 結語:風,教我們慢下來
這篇〈風〉的小日記,
讓我再次體會到——學寫作,不一定要坐在書桌前。
只要心還在觀察、眼睛還在看世界,
每一陣風、每一次路過的微光,
都能成為孩子的作文靈感。
而在這個過程中,
我也在學習如何放下「指導者」的角色,
變成一個陪他一起觀察世界的媽媽。
寫作不是目的,
陪伴才是整趟旅程最美的風景。
✏️ Lily|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老師
陪孩子從生活中寫出世界,讓每一篇作文都成為成長的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