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登入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開課內容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會員系統
  • 活動
  • 註冊
  • 登入
  • 0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開課內容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會員系統
  • 活動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育兒陪伴 (89)
  • 媽媽故事-Lily (7)
  • 媽媽故事-Vicky (2)
  • 學習單系列 (22)
  • 樹。態度 (5)
  • 重生12週 (2)
  • 活動列表 (27)
  • 讀書會 (14)
  • BMC探討 (9)
  1. 首頁
  2. 部落格
  3. 非自願醫療處置的心理對話:真正被理解的力量

真正被理解的力量

非自願醫療處置的心理對話:真正被理解的力量

2025 Sep 08 活動列表
內容目錄
  1. ▍非自願手術是什麼?
  2. ▍為什麼「專業的建議」仍讓人感到孤單?
  3. ▍心理師帶來的陪伴:理解創傷,找到復原的路
  4. ▍女性真正需要的,是「被理解」
  5. 💌 一起傾聽妳的故事
  6. 🔎 加入我們

▍非自願手術是什麼?

所謂「非自願手術」,指的是病人在沒有充分知情、或缺乏完整選擇權的情況下,被迫接受的醫療處置。這樣的經歷常帶來深刻的心理創傷,尤其對女性而言,更觸及身體自主與性別權利的核心。

1.醫療上的不對等決定

醫師通常以專業角色快速做出「最佳」決策,但患者往往在情緒慌亂或身體痛苦下,無法完整消化醫療資訊。缺乏時間或空間去詢問、比較與選擇。
➡️ 最後,醫師的判斷取代了患者的聲音。

2.手術當下缺乏明確同意

有些情況下,病人在進入手術房後,才臨時被告知可能需要進行額外處置。

  • 病人當下因麻醉、疼痛或恐懼,無法清楚表達意願。
  • 家屬代為同意,但未真正代表病人的選擇。
➡️ 表面上獲得「同意」,實際卻沒有自主權。

3. 簽署了文件,卻在「非自願」情境
即使簽了同意書,也可能是在:

  • 醫師的權威壓力下 —— 「這是妳唯一的選擇。」

  • 資訊不對等下 —— 沒有被完整解釋風險或替代方案。
    ➡️ 「簽名」不等於「真心同意」。

4.與「子宮」有關的處置特別涉及性別權利議題
女性在面對子宮切除、輸卵管結紮等手術時,還會承受額外的性別壓力:

  • 擔心失去生育能力,卻沒有被詢問或尊重。

  • 文化與社會價值把「子宮」視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讓決定更沉重。
    ➡️ 這些經歷不僅是醫療議題,更是性別與身體自主權的議題。

▍為什麼「專業的建議」仍讓人感到孤單?

多數時候,醫師會以專業的角度告訴女性:
「妳該怎麼做」、「這是最好的選擇」。
理性上,我們理解醫師的專業判斷;但情感上,卻常像被推向一個無法反抗的命運。在那一刻,恐懼與無助無聲湧上心頭,卻只能獨自承擔。

  • 👩‍🍼 第一次走上產檯,陌生的疼痛與未知感席捲而來。

  • 🛏️ 冰冷的手術房,強烈的燈光、消毒水氣味、覆蓋的綠色毯子……這些場景可能在心裡留下長久的陰影。

這些創傷,往往比手術傷口更深刻,甚至可能在日後轉化為焦慮或憂鬱。

▍心理師帶來的陪伴:理解創傷,找到復原的路

在講座裡,心理師陪伴大家走過「創傷到復原」的歷程,
讓每位女性知道——妳不是孤單一人。

✨ 這是一段心靈的歷程:

  1. 否認 —— 「我沒事,我很好。」

  2. 憤怒 —— 「為什麼是我?為什麼要經歷這一切?」

  3. 討價還價 —— 「如果我早一點檢查,是不是就不用走到這一步?」

  4. 悲傷 —— 允許自己痛哭,把失落、無助與羞愧釋放出來。

  5. 接受並找到新意義 —— 「我仍然是我,我依舊值得被愛、被看見。」

這不只是「走過」創傷,而是學會和身體重新對話,
找到新的平衡。

▍女性真正需要的,是「被理解」

在非自願醫療處置後,女性最需要的,
往往不是一句「妳要勇敢」。
我們需要的是:

🌿 被理解 —— 不用再假裝堅強。
🌿 被傾聽 —— 不用再壓抑心裡的恐懼。
🌿 被允許脆弱 —— 不再為流淚感到羞愧。

也許痛苦無法避免,但理解與同理,能讓我們在傷痛裡找到新的意義,學會再次擁抱自己。

💌 一起傾聽妳的故事

如果妳也曾面對過這樣的經歷,或心中仍有難以說出口的恐懼與傷痛,我們願意陪妳一起走過。

📍未來,我們會持續舉辦更多「身體與心靈對話」的主題講座,讓每一位女性,都能被理解、被擁抱,找到復原的力量。

👉 妳願意和我們分享妳最需要被支持的議題嗎?
在這裡,妳的聲音值得被聽見。

 

🌱 歡迎來 Like創思拾光書坊 坐坐,
📚 一起成為「閱讀師媽媽」,陪孩子閱讀,也陪自己重生。


🔎 加入我們

👉捐一本書,就能換一堂雙語心智圖寫作課!
👉 媽媽創業 Q&A|從0開始的社會企業心法 →
👉 加入我們 Line@,搶先知道免費課程與寫作資源 →

加入好友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AI世代下的多工學習法(二):愛上數學,從理解開始

從加法開始,建構數學邏輯,讓孩子看見數學的樂趣!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是怎麼學99乘法表的嗎? 老師發下一張99乘法表,要求我們從 1x1=1 背到 9x9=81,每天朗讀、書寫、測驗,直到滾瓜爛熟。忘了?罰寫!算錯?被責備! 數學成了一個壓力來源,甚至讓許多孩子誤以為:「數學就是死背數字的科目。」 但,數學真的只能這樣學嗎?

  • 2025 Feb 15

113年度性別暴力防治社區服務方案:共創平權,文學情懷

現今社會,3C產品深刻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導致文學素養有所不足。本次「性別暴力防治社區服務方案」以文學通過性平教育與運動啟發,幫助孩子在身心靈中種下性別平等的種子。活動不僅涵蓋性別暴力的防治宣導,更利用 閱讀素養 與 心智圖 的工具,啟發孩子對平等權利與社會正義的深入思考,讓學習更具情感與行動力。

  • 2024 Nov 23

AI世代的中英文訓練

AI時代,孩子的語言訓練不能只是「看懂英文」,更要能「寫出中文」 身為一個作文老師,我常常有個煩惱: 「孩子的英文閱讀可以加強,中文寫作也需要提升,但每天要給什麼題目,才能兩邊一起練?」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事半功倍的方法。 不只是學英文單字,更是把英文變成中文語意的思考練習。 透過這樣的練習,孩子不只是學語言,而是在訓練真正的邏輯轉換力。

  • 2025 Jul 15

02_BMC是什麼?揭開伺服器背後的神秘守護者

BMC是什麼?本篇帶你了解這個嵌入式管理控制器如何支援伺服器的全天候健康監控與遠端管理。

  • 2025 Apr 28

❓學英文就不能學作文?用「雙語心智圖寫作法」讓孩子一次學會!

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學英文就沒時間練國語作文,但其實只要運用對的方法——如「雙語心智圖寫作法」,孩子能同時提升英文閱讀素養與中文寫作力。本文分享如何從小學生英文閱讀素材出發,結合心智圖閱讀技巧,轉化成國小作文,達成真正的雙語素養學習,事半功倍迎接未來挑戰。

  • 2025 Apr 25

AI 兒童教育 × 網路安全課程:讓孩子用科技創造與守護

這一次,我們結合 AI 兒童教育 與 網路安全課程,帶孩子體驗從故事構思到 AI 四格漫畫創作的全流程,讓科技成為守護與創造的力量。在 ChatGPT、Gemini、Canva 等 AI 工具普及的今天,許多家長都在問:孩子還需要學作文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沒有「思辨力」和「抓重點能力」,使用 AI 只能停留在冰山一角。

  • 2025 Aug 12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公司名稱: Like創思拾光書坊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