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登入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開課內容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會員系統
  • 活動
  • 註冊
  • 登入
  • 0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開課內容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會員系統
  • 活動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育兒陪伴 (89)
  • 媽媽故事-Lily (7)
  • 媽媽故事-Vicky (2)
  • 學習單系列 (22)
  • 樹。態度 (5)
  • 重生12週 (2)
  • 活動列表 (27)
  • 讀書會 (14)
  • BMC探討 (9)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學唱歌要模仿,學作文為什麼不行?

從鉛筆盒到動物園的寫作思維

學唱歌要模仿,學作文為什麼不行?

2025 Sep 25 育兒陪伴
內容目錄
  1. 模仿是學習的必經過程
  2. 從鉛筆盒到動物園:心智圖的魔法
  3. 生活教育 × 創意思維
  4. AI 時代的作文教育:拼湊與內化
    1. Lily|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老師

模仿是學習的必經過程

在唱歌的世界,沒有人禁止孩子模仿。
🎵 一開始,孩子會聽一首歌覺得好聽
🎵 接著反覆聽,熟悉旋律
🎵 再找到適合自己音調的歌手
🎵 最後開始模仿唱法,慢慢唱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作文也是如此。模仿不是作弊,而是孩子的第一步。
但傳統教育卻常要求孩子「不要抄」、「要自己想」。這樣的要求,就像叫一個孩子學唱歌卻不能聽別人唱一樣荒謬。


從鉛筆盒到動物園:心智圖的魔法

這次的作文題目是【鉛筆盒】。
如果只是描述「鉛筆、橡皮擦、尺」,文章很快就會變得單調無趣。
於是我和弟弟一起畫心智圖,把平凡的文具轉化成有趣的角色:

  • 長長的鉛筆 → 變成高高的長頸鹿

  • 白白的橡皮擦 → 想像成一隻可愛的兔子

  • 下課時要把動物關回籠子裡

透過這樣的延伸,作文不再只是流水帳,
而是一篇能讓孩子發揮創造力、連結生活的故事。
這樣的練習,正是 國小作文教學 裡最缺乏的「創意拼湊」。


生活教育 × 創意思維

作文從來不只是文字訓練,它更是生活的反射。
在這篇「鉛筆盒 × 動物園」的日記裡,
我不僅幫孩子練習了描寫力,也順便提醒:
👉 下課要把文具收好,才能安心出去玩。

這樣的 寫作引導,不只是提升作文能力,更是讓孩子在日常生活裡練習專注、負責,進而建立邏輯與思辨的基礎。


AI 時代的作文教育:拼湊與內化

在 AI 世代,「形容詞」和「起承轉合」早已不是作文的核心競爭力,因為 AI 可以立刻產生。
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是:

  1. 能不能模仿並拼湊

  2. 能不能從模仿中創新

  3. 能不能把生活經驗和文字做深度連結

作文,就像唱歌:
🎶 先模仿 → 再拼湊 → 然後內化 → 最後創新。
而家長的角色,就是幫孩子打開這條路,不是單純要求字數或形容詞。



 

Lily|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老師

▍在 AI 時代,我陪孩子讀世界、想邏輯、寫自己,
用語言打開思考的門,用創作連結未來的路。
● 主站連結:https://likethinking.com/
● 加入我們的 Line@,讓我們一起聊作文吧:
加入好友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2024 桃園國小客家花語籃球夏令營

「2024 桃園國小客家花語籃球夏令營」旨在讓原住民與平地的孩子透過多元文化交流,學習並體驗客家文化的深厚內涵。本次活動結合 閱讀素養、心智圖寫作閱讀 與 數位性別平等宣導,通過文學創作、語言學習與表演藝術,讓孩子不僅增進客語能力,還提升自信與文化認同。活動更邀請中央大學客語系大學生共同參與,實現跨世代的客家精神傳承與創新。

  • 2024 Nov 23

📌兒童英文學習必備!低階高頻英文單字_20

  • 2025 Mar 25

🌟媽媽的詩與心:從小池談表達力

詩能感動我們,是因為它說出了我們說不清的情緒。這篇文章分享如何透過詩、語言與陪伴,引導孩子理解自然、感受自己,也讓媽媽在教養中培養出自信與表達力——一起練習 #SEL社會情緒學習,打造語言與情感兼具的親子日常。

  • 2025 Apr 11

📌媽媽的文字旅行:在詩與心智圖中找回自我

在這場名為《朵朵小語》的媽媽讀書會中,我們不只是閱讀一本書,而是打開了心裡那本「沒人懂的媽媽日記」。我們談壓力、談成語、談小孩的無聊與丈夫的不解,也在詩句與心智圖中,找到了理解與療癒的出口。

  • 2025 Apr 11

字貼01|從描字到寫作:讓孩子在練字中建立語文力

很多家長認為字帖只是練字,但其實它可以成為孩子語文能力、詞彙量、寫作素材的起點。這篇文章以【字貼01】為例,帶你看練字如何變成一堂完整的國小語文學習課,並分享山水系列的教學應用。

  • 2025 Aug 08

AI世代下的多工學習法(三):學面積迷宮,學看事情的面向

「讀研究所,就是要學會看事情的另一面。」 這句話,是我在研究所時教授告訴我們的。當時,我還不太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直到我開始教學、成為母親,才深刻體會到: ✅ 思維的靈活度,決定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孩子若只能從單一角度看問題,未來面對變化時,將會陷入困境。

  • 2025 Feb 15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公司名稱: Like創思拾光書坊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