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 × 觀察 × 思辨
探索新視界生態思辯課 2
2025 Oct 29 活動列表
當孩子遇見生命的另一種樣貌
今天的課程,是一場關於「觀察與驚奇」的旅程。在 Lily 老師與生態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不只是看見動物,更透過動物,學會看見自己。
寄居蟹:學會「換個角度」生活
這位低調的旅人,背著不是自己的家,穿梭於鹹水與淡水之間。
當老師說起牠們因為貝殼稀少而必須靠 3D 列印列印貝殼時,
孩子們眼裡閃著好奇心。
那也是一種同理心的萌芽——原來,有時換個「家」,也能繼續前進。
非洲巨人馬陸:溫柔的力量
牠慢慢移動、靜靜觀察,像在提醒我們:
生命的節奏,不必快,緩緩地前行也很美。
當孩子聽到「非洲人會吃馬陸」的時候,驚訝聲此起彼落,
那一刻,他們學到了知識,同時也思考「文化的差異」。
毛蜘蛛:柔軟與堅韌並存從腹部拉出的絲,細如髮、卻比鋼還強。
那種矛盾的美讓人讚嘆——原來力量,也可以是柔軟的。
孩子們看著老師示範拉出絲,臉上滿是專注,
這是他們第一次那麼近距離地理解蜘蛛絲之「珍貴」的意義。
蠍子:界線的藝術
外表冷靜、內心警覺。當老師分享被螯夾的經驗時,孩子們笑成一團,
但在笑聲裡,他們也學會:
保護自己,不一定是攻擊——那是每個生命的本能。
狐獴:母愛的溫度與界線
全場焦點莫過於兩個月大的小狐獴。牠因喝奶太用力惹媽媽生氣,被媽媽咬斷尾巴,
卻仍舊活潑、信任地在人群中奔跑。
原來,動物的世界也有情緒與規則,
就像家庭中的親子關係——愛,也需要界線來維持平衡。
玉米蛇:在恐懼與信任之間牠靈巧地穿梭於孩子的手臂間,喜歡和大家嬉戲,
在孩子身上纏繞著,帶來一陣驚呼與笑聲。
有人一開始退後一步,後來卻勇敢地伸出手。
那是一種小小的突破——對未知的信任,
當動物與孩子彼此信任時,生命最純粹的連結從這一刻萌芽。

Lily 老師用心觀察每位孩子對動物的反應,
分析孩子對動物的喜好,點出他們的性格特質——
有人天生敏銳、有人充滿好奇、有人學會了等待。
每一隻動物,都是一面鏡子,
讓孩子映照出自己正在成長的模樣。
今天,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生命的多樣,
更看見孩子心裡那份「願意理解」的溫柔。
📖 【動物思辨課第三梯|小毛球的生命智慧】
🐾 名額有限,報名開放中!
👉 一起來,讓孩子從觀察生命開始,學會「思考、共感與尊重」。
█ Like創思拾光書坊|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教室
▍在 AI 時代,我們陪孩子讀世界、想邏輯、寫自己,
用語言打開思考的門,用創作連結未來的路。
● 主站連結:https://likethinking.com/
0則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