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堆形容詞拿不到競賽獎。關鍵是把孩子「腦中的想法」變成「落在紙上的句子」
從「機器游隼」到「午餐音樂」:孩子作文的真實表達力
2025 Sep 25 育兒陪伴
▋成績之外:陪伴的價值
比賽很不容易,去年我們才拿第三名。
今年能進步,是孩子的努力,
我看見的重點不是「名次」,
而是——孩子在寫作中,能更具體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機器游隼〉的誕生
題目由孩子選擇,是「機器游隼」。
老實說,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游隼」是什麼動物。
但我做的,不是告訴孩子「這個不能寫」,而是:
-
陪他查相關資料(速度、獵捕方式、特徵)。
-
問他想表達的重點是不是這個意思。
-
用 心智圖 梳理段落:外型 → 機器化想像 → 情緒 → 結尾。
這個過程,就像我以前當系統分析師:
-
把產線的需求釐清,寫成文件,讓工程師能快寫程式。
在作文裡,我的角色就是幫助孩子把模糊的畫面拆解,轉成可以落在紙上的句子。
▋案例二:〈午餐〉的音樂與便當
「午餐」題目一開始,我的想法是:帶孩子往「感恩」方向延伸——
想到非洲小孩沒有飯吃,或者便當抬送員的辛苦。
但弟弟的答案卻完全不同:
他說吃飯時聽到的是【獵魔女團】的歌,腦中搖頭晃腦。
這是孩子真實的感受,我決定接住他的想法:
-
把歌聲和菜香做結合。
-
讓文章場景更有畫面,也把孩子心情表達出來。
結果,作品變得獨特,因為它不是「標準答案」,而是孩子的生活真實性。
▋家長的角色:幫助具體化,而不是代筆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重點?
我的工作不是替孩子寫,而是幫助他把腦中的想法更具體地表達出來。
有時候,是從一個陌生的名詞(游隼)開始;
有時候,是從孩子腦中閃現的旋律(獵魔女團)出發。
真正的作文力,不在於背多少形容詞、湊幾個人事時地物,
而是能不能把 生活 → 想法 → 文字 串起來。
▋AI 世代,孩子更需要「思考力」
在 AI 時代,如果只是要寫一篇 200 字的日記,AI 可以一秒生成,甚至還比孩子寫得更工整。
但孩子最需要學會的,是:
-
如何把自己腦中的畫面找出來?
-
如何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情緒?
-
如何從生活經驗裡找到素材?
AI 可以代替結果,但不能代替思考過程。
陪伴孩子寫作,就是陪伴他們訓練這個過程。
▋結語
作文不只是比賽題目,也不只是課堂作業。
它是一種「表達力」的養成。
孩子從「機器游隼」到「午餐音樂」,每一步都不是背範本,而是用自己的語言,真實地寫下來。
這才是作文最大的禮物。
👉 加入我們的 Line@,讓我們一起聊作文吧:
█ Lily|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老師
▍在 AI 時代,我陪孩子讀世界、想邏輯、寫自己,
用語言打開思考的門,用創作連結未來的路。
● 主站連結:https://likethin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