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 × 觀察 × 思辨
探索新視界生態思辯課1
2025 Sep 16 活動列表
一場與動物們的近距離觀察體驗
在這堂生態思辨課中,孩子們真實地面對刺蝟、玉米蛇、球蟒、眼鏡凱門鱷、蘆丁雞與鵪鶉蛋這些生物。
書本上的圖片與網路影片,化為活生生的教材。當孩子貼近去聽、去觸摸、去嗅,去感受。他們實際體會到蛋殼的細微紋理、鱷魚皮膚的厚實、蛇身冰涼而有力,甚至能察覺到動物的呼吸。這些感官經驗把抽象的知識拉回真實,讓學習從「知道」轉為親身的「感受」。
動物生態 × 觀察 × 思辨
🦔刺蝟自我保護的本能:針球智慧
當刺蝟感受到威脅,它立刻蜷縮成一顆「小針球」。 孩子從中學會:遇到危險時,適度的保護自己,是與世界共處的第一步。 這種「懂得保護自己」的能力,不僅是動物的本能,也提醒孩子在人際互動中要建立邊界。
🐍玉米蛇善用特長的智慧:生存策略
玉米蛇依靠花紋與速度在自然界生存。這讓孩子思考:在生活中,我有哪些獨特的特長?我能否像玉米蛇一樣,把自己的優勢用在對的地方?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明白——與其羨慕別人,不如認識並發揮自己。
球蟒沉穩的防禦而非攻擊
球蟒遇到威脅時,選擇蜷縮,而不是立刻反擊。 孩子們在觀察後開始理解:並不是所有衝突都需要用「攻擊」解決,有時候「退一步」反而能保全自己。 這是一種情緒管理的智慧,也是一種面對挑戰時的柔軟力量。
眼鏡凱門鱷:堅毅冷靜的生存者
眼鏡凱門鱷沉穩冷靜,讓孩子親眼看見了「堅韌」的樣貌。它的存在提醒我們:力量並不總是外顯的聲張,而是內在的穩定。孩子在這樣的觀察中,學習到「冷靜」也是一種強大。
蘆丁雞與鵪鶉蛋的奇蹟:守護希望
當孩子小心翼翼地捧著鵪鶉蛋,將它貼近耳邊,想聽聽裡頭是否藏著生命的律動。這個小小的舉動,是孩子第一次體驗「生命」的存在。 等待三十天後,若能親眼看見小雞破殼,那將是一場生命的奇蹟,也是一份深刻的記憶。
全感官的學習
從觀察、比較與描述中,孩子不只是用眼睛看,他們還觸摸到鱷魚堅厚的皮膚,感受到蛇冰涼而柔韌的身軀,小雞的活躍生命力。 這些真實體驗,讓孩子在比較與描述中提升表達力。 同時,他們也練習用耳朵傾聽、用心去感受,這是一種超越知識的「生態感知學習」。
理解、尊重與守護:生命教育的核心
當孩子輕輕轉動鵪鶉蛋,專注地觀察紋理時,他們心中浮現問題: 「這個小小生命需要什麼照顧?它未來會帶來什麼驚奇?」 這一刻,他們不僅學會觀察,更是在學習「理解生命的需求、尊重生命的存在、守護生命的成長」。這正是生命教育最珍貴的價值。
生態觀察的啟蒙
孩子收穫的不只是知識,更是一種面對生命的態度。 動物成為最真實的老師,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善用特長、保持冷靜、尊重生命。 每一次真實的相遇,都是一次驚奇與成長的旅程。
👉 你最期待孩子下次接觸到哪一種動物呢? 可以告訴我們,一起期待下一堂10/26(日)下午2點30分~4點的生態思辨課Ⅱ吧!
█ Like創思拾光書坊|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教室
▍在 AI 時代,我們陪孩子讀世界、想邏輯、寫自己,
用語言打開思考的門,用創作連結未來的路。
● 主站連結:https://likethin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