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旅行×數學任務×AI學習單的超強玩法
如何讓孩子覺得旅行不無聊?_01
2025 Aug 13 育兒陪伴
旅行中最怕的那句話
在一次親子講座裡,有位媽媽問我:
「你帶孩子出去玩,如果他們對景點覺得很無聊時,你怎麼辦?」
當下我笑著回答,心裡卻開始打鼓——因為我知道,這個問題早晚會發生在我身上。
月底的廈門行,挑戰來了
這個月底,我要帶孩子去廈門旅行。
行程還沒開始,我耳邊就響起那句熟悉的抱怨。
我不想讓旅行變成走馬看花、孩子只是被動跟隨。
我想讓他們——從準備階段就參與。
能不能用「任務感」取代「無聊感」?
孩子覺得無聊,不是因為景點沒價值,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參與感。
那如果,旅行從一開始就是一場任務呢?
如果每個時間點、每個路線、每個選擇,都由孩子自己推算、決定呢?
數學任務+AI學習單的旅行魔法
我決定用 數學題 開啟這趟廈門行。
任務內容很簡單,但非常貼近真實場景:
-
航班條件
-
起飛時間:10:45(台北松山 → 金門)
-
報到時間:起飛前 1 小時,9:45 到機場
-
公車路線:9025 路到松山機場
-
-
孩子要做的事
-
上網查 9025 公車時刻表
-
找出家附近出發的班次
-
計算從家到公車站、到機場的總路程時間
-
決定「最佳出門時間」
-
-
AI助攻
我用 AI 幫孩子生成「旅行學習單」——
指令是:「請用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方式,設計一份從航班時間推算出發時間的任務單。」
孩子看到專屬的任務卡片,興奮到馬上拿筆開始算。
為什麼孩子投入感爆棚?
因為這不是死板的「算術練習」,而是真實要用的數學。
孩子知道,答案會影響我們的出發時間、能不能準時上飛機——這是即時回饋。
當學習與生活發生真實連結,孩子的專注力自然被點燃。
景點不是旅行的靈魂
很多家長以為,要讓孩子覺得旅行精彩,就要找最好玩的景點、最豐富的行程。
但其實,景點只是地圖上的座標,參與感才是孩子的冒險引擎。
親子旅行×生活技能
這種「旅行數學任務」可以無限延伸:
我不是只說理論
這份廈門行的學習單,我和孩子真的在家完成了。
他們不只算出答案,還用紅筆圈出「8:30 準時出門」並畫上笑臉。
那一刻,我確定——這趟旅行,孩子已經在心裡啟程了。
👉 加入我們的 Line@,讓我們一起聊作文吧:
█ Lily|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老師
▍在 AI 時代,我陪孩子讀世界、想邏輯、寫自己,
用語言打開思考的門,用創作連結未來的路。
● 主站連結:https://likethin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