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作的靈感,其實藏在日常的「小點心」裡
陪孩子吃出世界的味道
2025 Oct 14 未分類
🧁 寫作的靈感,其實藏在日常的「小點心」裡
今天的小日記題目是——〈點心時間〉。
老實說,當我第一次看到這題時,
心裡的第一個反應是:「蛤?國小哪來的點心時間?」
但弟弟卻笑著回答我:
「有啊,有時候同學出去玩,會帶禮物給我吃!」
原來,「點心時間」在孩子心中,不是學校制度,而是友情的味道。
那份被分享的小餅乾、小糖果,
其實是一種「被在乎」的證明。
🍬 從吃點心,到「吃遍世界」的想像力
我繼續問弟弟:「那你吃過哪些點心?」
他回答:「有糖果、餅乾、巧克力,還有從國外帶回來的東西!」
我再追問:「那你覺得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呢?」
他想了一下,眼睛一亮地說:
「都是同學們放假時出去帶回來的分享!」
而這,就是一個極美的作文主題:
從小事,看大世界;從點心,寫出生活的地圖。
作文的養成,其實就是這樣。
不是灌輸,而是讓孩子用文字重新「嚐」生活的味道。
🧠 國小作文教學:讓孩子從「想吃」到「想寫」
我發現,許多家長在教孩子作文時,常從題目出發:
「你要寫誰、寫什麼、寫幾段、幾句話?」
但我更喜歡反過來問:
「你今天有什麼感覺、什麼畫面、什麼味道?」
因為感覺與畫面,才是文字的起點。
這也是我在國小作文教學中最重視的能力——觀察力 × 想像力 × 表達力。
「點心時間」這篇小日記,看似無厘頭,
但孩子從中學會了:
-
連結生活經驗(分享食物)
-
激發思考邏輯(吃遍世界)
而我在旁邊做的,只是一點陪伴與提問的引導。
👦👦 兄弟共學:陪伴比批改更有力量
寫作時,哥哥在旁邊聽我教弟弟。
他雖然已經進入高年級,但每次我輔導弟弟時,
他總會默默在旁邊聽。
我發現,這種「共學效應」比任何獎勵更有效。
因為他不是被要求學,而是被氛圍帶著走。
這種自然的陪伴,其實是作文力最好的「潛在養分」。
作文,不只是語文科的一部分,
更是一種家庭的語言。
🌈 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
我讓弟弟把「點心時間」延伸成一個更完整的主題。
他寫下:
「讓我吃遍世界。」
這句話雖然短,但蘊含了觀察、感受與想像。
它告訴我們:
作文不是修辭練習,而是感受力的記錄。
這也是 AI作文 無法取代的部分——
AI 可以寫出完美的文法,
但只有人類能寫出「有溫度的文字」。
💬 從寫作到教育:陪伴的價值
在這堂小小的「日記練習」中,
我重新看見了親子教育的意義:
陪伴不是監督,
而是讓孩子有一個可以「安心表達」的空間。
就像我在教室裡常說的那句話:
「不要怕寫錯,只要敢寫,就會越寫越對。」
這也是我對作文教育最大的信念。
作文,不是要孩子變成作家,
而是要他們能用文字表達、用心感受、用生活理解世界。
✨ 結語:點心,是甜的;陪伴,是溫的。
弟弟寫完小日記後,我看著他的笑容,
忽然覺得——
每一篇小日記,都是親子關係的微甜時刻。
作文不只是練筆,
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場日常的對話。
而我陪著孩子寫的,不只是作文,而是他成長的故事。
✏️ Lily|孩子的 AI 寫作閱讀老師
陪孩子從生活中寫出世界,讓每一篇作文都成為成長的紀錄。
👉 https://likethinking.com/